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在珠江西岸、南海之滨的黄茅海海域上,粤港澳大湾区第三个国家级跨海通道项目——黄茅海跨海通道宛若长龙卧波,气势非凡。历时1年半筹备、4年多时间建设,12月11日下午3点,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共同组成粤港澳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彰显跨海工程的“中国速度”。
令人叹为观止的超级工程背后,是关键核心技术上的攻坚克难。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恶劣的海况给跨海大桥工程带来了诸多挑战,面对更大的桥梁跨径、更久的施工时间,以及高盐、高湿、强台风等恶劣环境的考验,项目团队在多次调整中确立了有效的“中国方案”。运用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和深水桩基施工工艺以确保桥梁稳定性;在海床下的软土层上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和高强度钢材来增强抗风能力和抗震性能……黄茅海跨海通道首创包括双曲面独柱式钢筋混凝土索塔新结构在内的七大创新技术,在成功满足航运需求、防风需要的同时,兼容了桥梁技术与艺术美学元素。
俯瞰碧波万顷的海域,“长虹”遍布,跨海大桥工程不断突破“最长、最高、最大、最快”新纪录。据不完全统计,迄今我国已建成和在建跨海桥梁约100座。飞虹道道,见证着我国在桥梁建设技术上的一次次突破,也贡献了世界级跨海通道工程的“中国样本”。从文莱首座跨海大桥大摩拉岛大桥到莫桑比克的地标性建筑马普托大桥,从巴拿马运河三桥到孟加拉国的帕德玛大桥……一座座由中国设计建造的跨海大桥,汇聚了材料研发、关键工艺、施工装备等各领域卓著的技术成果,展示着“中国建造”的闪亮名片。
钢铁的脊梁,承载着无数建设者的汗水与梦想,彰显出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科技含量,无论国内施工还是海外建设,中国跨海桥梁不断抵御风浪的侵袭,以其磅礴的气势和无穷的活力,跨越四海,通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