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连片的山葡萄长势喜人。驻村干部和村民们来到田间地头,查看山葡萄长势。(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来,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接力”开启新篇。从第一书记传递好“交接棒”,到巩固脱贫成果,乡村振兴开新局……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党员干部用心血和汗水,写下他们如何交接好巩固脱贫成果“交接棒”,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的故事。
“许多过去争做贫困户的村民,开始争做脱贫户、富裕户了”
驻村第一件事就应该入户,摸清底数。不入户,那驻村还有啥意思?村里有多少耕地、资产,老百姓家谁家什么情况,咱们心里都得有个数,都弄明白才能把政策宣传到位、把政策落实到位。
政策要把握准,要扑下身子和村民打交道。防返贫监测帮扶,重要的是帮扶,符合政策的,咱们就尽量给老百姓争取到……
这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原第一书记刘叶阳写给继任驻村第一书记孙伟的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来,驻村干部选派轮换工作陆续开展,孙伟于去年9月被选派到马鞍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前任书记带领全村脱贫,打下良好基础、树立标杆,说实话,我压力不小。”初到马鞍山村,缺乏驻村经验的孙伟刚开始心里有些没底。这些都被刘叶阳看在眼里。
“把车就停到村口,进村子里溜达,跟老百姓唠嗑能唠出好多东西来呢。预防贫困新发生群众致贫返贫,重点关注低保户、残疾人、收入明显低于去年的村民。”刘叶阳把自己的驻村心得倾囊相授。他还不时讲起自己起初驻村的往事,“我刚来的时候可没少吃闭门羹啊,后来就带着感情和责任走村入户,耐心了解大家的生产生活情况,及时宣传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村民们慢慢就接受了。而且,现在帮扶这么久,村民们对我们工作队都熟悉啦。”
刘叶阳2016年来到马鞍山村参加扶贫工作,成为马鞍山村的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的几年里,马鞍山村彻底摘掉了贫困村帽子,从重点贫困村变成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如今,刘叶阳在换届选举中当选为马鞍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从一开始的一名扶贫干部到现在成为帮扶村的村书记,驻村干部轮换对于刘叶阳来说,是交接,更是责任。
带着“秘籍”,新任驻村干部们走村入户、整理档案、熟悉政策。3个月内,孙伟对全村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逐渐对下一步工作有了思路。“一方面要巩固脱贫成果,做好边缘户的政策帮扶,另一方面要积极谋划产业振兴,壮大集体经济。”
“监测户共计5户10人,其中2户为突发严重困难户,3户为边缘易致贫户。张某某为大病户,享受社会兜底、健康医疗(边缘易致贫户);崔某某为缺劳力致贫,享受社会兜底、健康医疗(突发严重困难户)……”新任驻村干部的工作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写着村里监测户的情况。
驻村工作队队员张鑫告诉记者,他们会不定时地在村里展开入户走访,进行动态监测。大病户张大爷家里就他一个人,老伴去世了,两个孩子在外地打工,因突发疾病,花费了一笔不小的开支。工作队及时把张大爷纳入监测户,并帮他申请了防贫保障基金,年轻的工作队员们有时还会来和老人一起收拾收拾院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虽然是大病,但张大爷很乐观,每次出院后他都要坚持劳动,自己种种地,让日子每天往好了过。
“许多过去争做贫困户的村民,开始争做脱贫户、富裕户了。”谈起村民们心态的转变,前后任驻村干部们感慨道。这种改变,正是在一茬接一茬的努力中、在日复一日的日常工作中、在长年累月的积累中实现的。
“山葡萄发展空间打开了,乡亲们稳定脱贫有底了。”村里的主导产业——山葡萄产业目前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脱贫人口稳定增收。而关于马鞍山的未来,村干部、工作队还有更多谋划。
“村里目前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等到老人们干不动的时候,光靠山葡萄可不行了,我们得想想怎么把村里产业做得再丰富一些,吸引更多年轻人回来。”记者采访中,刘叶阳话语间满是对马鞍山发展前景的思考和对这片土地的牵挂。
马鞍山村地处革命老区,生态资源丰富。村里依托资源优势,成立了赤峰三色马鞍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寓意红色底蕴、绿水青山、紫色葡萄三张名片,正在逐步扩大运营规模。下一步,马鞍山村还在筹建一个扩大的红色教育基地,开辟一条红色旅游线路,让更多村民参与其中。
春回大地,漫山花开,马鞍山村必将染上更多美妙的色彩。
这幅图画我会继续画下去,把它画得更美
4月23日,我来到槽碓报到。映入眼帘的是连片的绿水青山,一排排土瑶特色的房屋……在与前任第一书记陀东交接时,他向我介绍了村情民意、槽碓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各片区群众工作的特点,我们一起展望了槽碓的未来,他嘱咐我想办法继续搞好土瑶特色民俗生态乡村旅游、扩大村特色产业规模等。看到眼前山水如画,我一下子明白了发展特色旅游经济的意义。
槽碓村的发展虽然起步晚,但经过脱贫攻坚的努力,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虽然,在发展产业、抓脱贫质量、做群众工作等方面,我有一定工作经验,但我仍然感到压力不小,怕在自己手上搞砸,错过发展机会,对不住瑶族的兄弟姐妹们……
必须尽力!槽碓这幅美丽的图画我会继续画下去,把它画得更美。
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槽碓村第一书记覃远强初到任时写下的心语。去年4月,覃远强驻村轮换到槽碓村,这也是他任第一书记的第三个村。
覃远强此前在安太村、清水村担任第一书记时,就有丰富的发展产业的经验。黑山羊养殖、黑木耳种植、小龙虾养殖……安太村集体经济在产业带动下在2019年就超过了10万元。面对槽碓村“生态、民俗风情优势突出,适合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但还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的问题,发展产业经验丰富的覃远强被安排来接好这一棒。
“虽然说之前也有发展产业的经验,但旅游业和农业还是有区别,必须深入研究,制定符合槽碓村条件的发展方案。”到任后,覃远强加快熟悉村情民情、融入群众的步伐,与党员、群众代表共商发展思路,与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研讨。起初有的村民并不愿意将自己的房屋去建民宿,覃远强和工作队员就挨家挨户去做工作,询问他们的想法,并详细地向他们说明乡村旅游的收益。最终,明确了槽碓村乡村旅游发展带动为主线、村特色产业发展为基础、村容村貌提升为保障的年度工作思路。
“住在‘星空房’里面,既能感受到山间清风,又能看到璀璨星空。”在一期10间的基础上,“幸福土瑶家”民宿二期工程20间民宿如期安全高质建成了,更多的游客来到槽碓村,感受民俗旅游。特色民宿实行公司化运作,民宿交给引进的公司统一经营,公司除向村集体支付每年50万元的租金,群众还能获得每间入住客房每天50元的分红。
旅游要发展,特色也不能丢。槽碓村与项目实施企业达成共识:项目在改造和新建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土瑶民族的生活习惯、文化传承等因素;开发景点时,要最大限度保留村落的原始风貌。因此,槽碓村民宿多以改造为主,即对原有土瑶特色的土木风格建筑进行改建加固,有效呈现土瑶独特的生活意境,打造出“景在村中,村即是景”的生态山水画卷。
新建民宿的同时,村容村貌也在同步提升。覃远强全程跟踪,线路管网、水电设备……民宿施工的质量和村容村貌的整洁,一样也没落下。覃远强还告诉记者,民宿建好后,村民们自觉维护村容村貌整洁的自觉性也普遍提高,大家看着美丽的家园日新月异,人人也都成了建设她的一分子。
乡村新貌,新的不仅仅是建筑面貌,更是人人自新向上的精神风貌,是当地特色和传统文化迸发出的新活力。放眼整个槽碓村,褐瓦白墙的土瑶民居沿溪而建,一间间民宿镶嵌在连绵的青山里,处处现代化的设施与民族文化元素相结合,广场上常有往来不绝的游客和村民们载歌载舞……这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千千万万人们的用心描绘下,将越来越美……
中国廉政教育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