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这是国家博物馆第一次系统展示孔子思想形成、发展以及传承的历史,展出240余件(套)、共700余件新石器时期至当代的珍贵文物、古籍及艺术品,讲述了孔子文化的思想脉络与深远影响力。
“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杨雅玲 摄)
自春秋创立,经两汉时期的独尊,魏晋隋唐时期与释、道的交融,宋明理学的发展,清代的清理与总结,以及近现代的反思,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标识,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学说以礼、仁、中庸为基本内容。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希望社会和谐、人心和顺,要求人们自觉循礼而动,自觉修身,遵守社会规范,这些理念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展厅里的“论语镜墙”(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杨雅玲 摄)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论语》中讲到“仁”共有109处,“仁”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代表了人的良好品质和德性,是对人的本质的发现与认识,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发展,仁爱已成为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价值理念之一。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孔子认为,仁是礼的基础,礼是仁的外在表达。不知礼,无以立,如果一个人能够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论行为都合于礼,就能达到仁。
展厅里有一个铜欹器,“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攲”(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杨雅玲 摄)
儒家学说的根本思想在于中庸之道,为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孔子主张做人行事遵循“中庸之道”。中庸的基本原则是“允执其中”,包括“中”与“和”两个方面,所谓“中”就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要求做事恰到好处,所谓“和”就是多种因素达到和谐统一。中庸思想饱含着丰富的辩证法因素,对中国人的处世伦理、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皆有深刻的影响。
各种语言版本的《论语》(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杨雅玲 摄)
孔子及儒家思想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同时也是全人类文明宝库中东方智慧的瑰宝。早在公元前后就传播至东亚、东南亚地区,16世纪开始向欧美以及全球其他地区传播。孔子思想所蕴含的哲学、伦理、政治、教育、文化、社会治理等智慧,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和启迪。
千百年来,儒家思想涵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其文化精髓已经深深融入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此次展出以文物为载体,背后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我们获得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至此,国家博物馆“三大文化展”—— “证古泽今”“隻立千古”“高山景行”终于荟萃一堂。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两百多年前的《红楼梦》,这些精神标识从不同维度解读着中国人的文化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