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8月4日电
新华社记者于力、白涌泉
从地区贫困人口最多的乡镇,到“十里八乡”闻名的小康镇,辽宁省东港市小甸子镇通过党建引领“唱新戏”,产业集聚“拔穷根”,走出一条发展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区的特色脱贫路。
“园区是在镇党委谋划下,合作社党支部的带动和党员的示范引领下建立和发展的。”小甸子镇党委副书记刘正毅一语破的。
小甸子镇是一个传统农业乡镇。2016年,全镇11个村中有9个集体经济“空壳村”、1个薄弱村。因村集体无经济收入,农民收入来源仅靠传统农业种植和外出打工维持,小甸子镇成为东港地区贫困人口最多的乡镇。
穷则思变。2018年,小甸子镇开始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改“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在小甸子村规划建设了占地500亩的村集体经济集中发展设施园区,开辟“试验田”,建设了东港市第一个村级集体经济产业示范园区。
党支部不仅是园区建设过程中的“战斗堡垒”,更是“产业先驱”,在村集体经济发展路上另辟蹊径。
“合作社留了9个棚自己经营,作为试点。”小甸子村党总支书记、东港市村兴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贵树介绍。
2019年,合作社两栋大棚引进高原草莓苗,经过一年的试验,发现高原苗具有抗病性强、果品好的特点,今年,合作社将推广种植、扩大规模,还新建两栋冷冻苗棚,用于冷藏草莓苗,通过低温预冷促早熟技术,使百姓获得更高收益。
党支部引领,党员做示范。走进产业园区,记者看到,个别大棚上张贴着“党员示范棚”。这些大棚经营者均为党员,他们不仅是建棚的带头人、技术的指导者,还成为当地百姓的“加油站”。
“刚开始弄大棚什么也不懂,党员起到不小的带头作用。他们帮我们盖棚,调棚内温控,还鼓励我们干,减轻我们的顾虑。”园区大棚经营者李梅说。
两年时间里,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小甸子镇越来越好的草莓产业让小甸子村村民们的生活红火起来,合作社经营的大棚成了村集体的‘钱袋子’。截至目前,小甸子村累计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111万元。同时,园区内14栋高标准温室大棚收入专用于东港市建档立卡贫困户资金帮扶,2019年底已为东港市建档立卡户提供帮扶资金35万元。
今年62岁的小甸子镇建档立卡贫困户高翔飞一家就是受益人之一,他们不仅领到了雪中送炭的产业分红,高翔飞的妻子裴生芝还找到了包装草莓的工作。去年,高翔飞家人均纯收入突破了5000元。“因为党的好政策,我们不仅住上了新房,手里还能有余钱。生活有了保障,日子更踏实了。” 裴生芝说。
目前,小甸子镇9个“空壳村”和1个薄弱村全部摘帽,村村都有了“家底”。“从‘空壳’到小康,从外出打工到回乡创业,从‘打工难’到‘用工荒’……小甸子镇走出一条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带领百姓脱贫致富之路。” 刘正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