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胶东大地,花团锦簇。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米山镇西山后村欢乐主题农场里游客如织,水果采摘、体验制作凤梨酥、滑沙、水上高尔夫等特色项目吸引大家纷纷体验。“每天游客量有多少啊?项目运行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困难?”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刚刚调任米山镇党委组织委员的蒋虹君一有时间就到产业基地了解情况,这是她扶贫4年的工作成果,也是她割舍不下的牵挂。
2011年大学毕业后,蒋虹君在深圳担任企业培训讲师,年薪十多万元,并深受领导器重。看着大城市的繁华,蒋虹君经常会想起家乡那些还挣扎在贫困线上的乡亲们,总想着自己应该为家乡的发展做些什么。于是,她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辞掉了高薪工作,回到家乡文登,在米山镇政府做了一名基层干部。
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后,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蒋虹君主动请缨到扶贫一线工作。2017年1月,组织任命她担任镇扶贫办主任。
“当时,米山镇有4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近300户贫困户,贫困户的人员构成、致贫原因各不相同。刚做扶贫工作时,感觉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入手。”蒋虹君说。但时间就是命令,她告诉自己必须迅速调整心态,拿出切实有效的脱贫方案。那段时间,她每天揣着本子和笔,挨家挨户地走访贫困户,对于一些家庭情况复杂的,她往往要跑好几趟。
“我们有困难的时候,她比我们还着急。”东下庄村的宫本平一家曾经是贫困户中的“老大难”,她本人身患疾病,丈夫瘫痪在床十多年,婆婆生活不能自理,一家人靠着政府的补贴艰难度日。蒋虹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多方打听和联系,终于给宫本平找到了一个在家就能完成的手工活儿,让她在照顾家庭的同时也能赚钱补贴家用。
米山镇像宫本平这样的贫困家庭还有不少,尤其是老弱病残贫困户,有的比宫本平一家过得还艰难。“当时很多帮扶措施对这些贫困户的帮扶效果并不明显,当时我就想,我们必须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帮扶方式。”蒋虹君说。在她的推动下,米山镇开展了爱心扶助试点,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雇佣6名贫困村民服务周边17个村25户无生活自理能力或自理能力差的贫困户,解决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不足和老弱病残贫困人口难脱贫的问题,推动贫困户互助脱贫。
作为扶贫干部,蒋虹君深知,要想让乡亲们真正脱贫致富必须有产业支撑。但是什么产业项目最适合在本地发展、最能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本地有哪些资源优势,有哪些技术条件,劳动力资源有什么特点?带着这些问题,蒋虹君深入村组开展摸底调查,4个重点扶贫村几乎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凭着这股干劲儿,她很快掌握了各村的经济发展现状、道路交通状况和群众脱贫意愿等一手资料,为镇党委制定产业规划、引进扶贫项目打下了扎实基础。镇党委经过审慎考虑,决定整合4个重点村扶贫资金240万元,在西山后村建立产业扶贫基地,引进适合西山后村沙地土壤的红心火龙果大棚项目和滑沙项目,探索“旅游+扶贫”发展模式。
通过招投标滑沙项目建设,而找第三方机构制作招标书要花费5000多元。当时村里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短缺,每一分扶贫资金都要用到刀刃上,蒋虹君思来想去舍不得花这5000多元,于是她决定自己做招标书。她一方面通过相关互联网教程学习制作招标书,另一方面向专业人士请教,在连续工作了3个日夜后,她用500元的成本制作出了招标书,滑沙项目招标工作也顺利启动。
就在项目按计划推进时,积劳成疾的蒋虹君突发小脑梗死晕倒在工作岗位上。即使在病床上,她仍然放心不下扶贫工作。“她住院期间,每天都会通过电话、微信调度扶贫项目建设,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难题。”蒋虹君的同事黄欣说。为了让蒋虹君好好休养,镇党委提出给她调整工作岗位,但被她婉拒了:“我是一名扶贫干部,老乡不脱贫我就不走。”在配合医生做好治疗的基础上,蒋虹君提前返岗工作。
在蒋虹君的带动下,全镇扶贫干部齐心努力,高质量推进3个产业扶贫项目建成落地,实现了4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每村年均增收6万余元。产业基地提供了300多个工作岗位,让全镇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米山镇获评“山东省旅游强乡镇”,米山镇西山后村、东下庄村获得“山东省旅游特色村”称号,蒋虹君本人也荣获“威海市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