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初夏,宁夏银川市永宁县的田地里,大片小麦正吮足水分,灌了浆,在微风里泛着绿浪。这是裘志新培养的“宁春4号”小麦。48年来,裘志新扎根宁夏,先后培育出13个小麦品种,为大西北累计增产75亿公斤。
1965年,18岁的裘志新从家乡杭州来到宁夏,在永宁县插队当农民。初来宁夏,裘志新不熟悉农事,可他带着拗劲儿,“与农民交朋友、拜庄稼汉为师”,自学良种繁育,完成杂交组合2万多个,很快成了永宁县良种繁殖场的种田好手。1973年开始,为了加快育种的进度,每年宁夏小麦收割后,裘志新都会将种子运到云南和海南去加代繁育。
这是实打实的苦差事,可作为党员,裘志新却总是抢着去。路上没有运输条件,他就把废水泥袋改成种子袋,用报纸代替高级硫酸纸当作杂交袋;没有科研资金,他从来只买硬座票,没票时,困了就在硬座底下的空隙内躺着休息。“硬座底下正好宽敞又凉快,美得很。”裘志新回忆说。
经过数年艰苦探索,1981年,裘志新育成适应性广泛的“宁春4号”。目前,“宁春4号”在宁夏、新疆等地种植面积达1.5亿亩,成为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春小麦品种之一。
2013年,裘志新因突发脑梗卧病在床,可他仍然惦记着那片麦田:“想看到自己亲手培育的小麦,迎来一个又一个丰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