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十里堡北区18号,坐落着北京最繁忙的医保经办机构——朝阳医保中心。侯雨彤是这里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在医保中心一百多位工作人员中显得并不突出,但跟她接触过后总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一是她看上去格外纤弱,宽松的白大褂罩在她的身上显得很不相称。另一个是她一说话,总是未言先笑。这时候她的嘴角会出现一道优美的弧线,下颌微微扬起,房间内顿时洋溢着温馨、轻松的氛围。
群众称她是“最好的办事员”
——“这没什么,工作就要认认真真地干。”侯雨彤是个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明理”人。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就要把它做好。
“你们怎么办事的?排了半天队,为什么不给我批?”
这天,医保中心来了一位办理特殊病审批的女士,情绪激动,边说边咣咣地敲着办公桌。
“大姐,您别急,喝口水,慢慢说,我帮您看看。”
侯雨彤抱歉地一笑,起身递过一杯热水,接过材料。检查后,发现申请表中漏盖了单位公章。
“您看这儿需要你们单位盖个章。”
“盖什么章,这么个东西盖那么多章干什么?”
“别着急,没有单位的公章,我们没办法给您批。您来这不就是为了办审批吗?咱别生气。我给你们单位打个电话问问。”
挂了电话,侯雨彤冲着大姐微微一笑,说:“已经联系好了。您明天早上先去单位盖章,然后再来找我。我把电话留给您,什么时侯来,我什么时侯办。”
“成!姑娘。谢谢你了!”这位女士早已没了怨气,连声道谢,满意而去。
经常有人对她说:“你是我见过最好的办事员”,这时,侯雨彤总是羞涩地一笑:“我们这儿的人都很好,今天您是遇到我了,如果换作别人也是一样的。”
医保中心为了确保单据审核质量,定期抽查全中心100多位工作人员的审核单据,而侯雨彤的差错率几乎为零。“她审核的单据质量始终是中心的前五名,而且她多次获得中心的‘审核标兵’称号。”质控部的负责人说。在同事们看来,侯雨彤的火眼金睛来源于她的责任心。到她手里的单据无论金额大小、是何险种、只要有一点不清楚的地方,她都会逐一给相关单位和人员打电话进行核对。她的办公桌上常年放着各种医保报销政策、临床医学药典,一旦数据中有些用药量不合常规,她都会认真查阅医学药典,仔细研究用药量。如果有人想小病大治、头疼医脚,或瞒天过海,打个“擦边球”什么的,都逃不出侯雨彤的火眼金睛。
在这一平方米的办公桌前,侯雨彤繁忙、充实、快乐的工作着,但一次意外改变了她的生活。
病友称她是医保专家
——“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侯雨彤爱笑,得病后的侯雨彤依然笑得灿烂,经历过风雨的洗礼,这朵玫瑰绽放得愈发娇艳。
2009年底,正值报销高峰期,又赶上北京市推行“持卡就医、实时结算”的重要关头,作为北京市参保人最多的朝阳区,医保中心的工作很繁重,每名审核人员不仅每天都要结算2000多份单据,还要把单据整理装箱,从三楼搬到一楼,每个箱子都有四、五十斤重。
2010年初,侯雨彤的脚长出了一个小包块,没过两个月,侯雨彤的脚肿得像个发面馒头似的,并且在原来包块的地方扩散出条状的结节,好像趴了只八爪鱼。同事们都劝她去医院看看,可年初是报销高峰,医保中心的工作又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侯雨彤想这时侯去看病,肯定会增加同事的工作量,也会影响报销进度。于是,她忍着疼坚持了下来。
2011年3月,等侯雨彤抽出时间去医院检查时,被确诊为骨巨细胞瘤,当即被要求住院,进行手术切除。由于骨巨细胞瘤的病例非常少见,医院对侯雨彤的病情很重视。看着众多医生围着自己诊断病情,一向乐观的侯雨彤安慰她的家人和同事:“我没事,挺好的,你们看,在这儿还能享受VIP待遇呢。”
同事把她比做“补活儿”能手
——“我想把生病时侯少干的活儿都补回来。”病后上班,侯雨彤主动要求不减工作量,她说:“我的任务少了,那别人就得加班。我没事,能完成。”她的爱岗敬业、坚强乐观深深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2011年10月,报销高峰即将来临,审核部主管李红正为人少活多发愁。
“李姐,我回来了。”
“雨彤?你怎么来了,刚出院怎么不在家好好休息?你的假不是还有一个多月吗?”
“我怕在家憋坏了,实在是想死大家了,所以就来了。”侯雨彤轻描淡写的带过。可李红心里明白,她是怕高峰期人手少,同事们忙不过来。
上班后,侯雨彤调到了门诊费用复审岗,审核部所有的初审数据都会交到复审岗手里,这是医保基金支付前的最后一道屏障。
没在医保中心工作过的人,难以体会这份工作的枯燥和繁重。人只要坐在办公桌前,就粘在了椅子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每天,侯雨彤和另一个同事要处理12、3万笔数据,高峰期时则达到20万笔。中心领导考虑到侯雨彤的身体状况,没有给她设置工作量考核,而侯雨彤找到领导,主动要求不减工作量:“大家都忙,我的任务少了,那别人就得加班。我没事,能完成。”
手术后侯雨彤走起路来不方便,每天她要从西四环外的家做两个小时车到东四环外的单位上班。这天,爱人拿着一串钥匙放在她手里:“看你每天上班这么折腾,我心疼啊!给你在单位附近租了个房子。”
住得近了,侯雨彤下班的时间却更晚了。“单位5点半下班,可她几乎没在7点半前离开过。只要看到还有剩余的单据,她就拿过来审核好了,再悄悄放回去。这件事起初我还不知道。”李红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一天,同事问她:“最近你们部门挺忙吧?晚上老看你们屋里亮着灯。”李红有些疑惑:“最近没安排加班啊?”第二天李红外出开会,晚上7点多才散会。突然想起电脑没关,试着给办公室打了个电话,没想到电话那头传来侯雨彤的声音。
“雨彤,这么晚怎么还没回家?”
“这不住得近,不着急嘛,就顺手干点活。”
后来,李红又打过几次电话,侯雨彤每次都在加班。为此,李红没少生气,命令她回家休息。可侯雨彤总笑着说:“反正回家也是闲着,还不如在单位干点活,我想把生病时侯少干的活儿都补回来。”
她是“妈妈”也是“孙女”
——“做义工,我很快乐。我以感恩的心回报社会。”这种感恩不仅仅是她做义工的初衷,更可贵的是因为她心里充满着爱。
中心的同事都知道侯雨彤是个热心肠,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她还是个义工。她是刘奶奶眼中的“好孙女”,她是孤独症儿童眼中的“好妈妈”,她还是问题少年眼中的“好老师”……
2001年,侯雨彤还是一名社区医生时,她所在的社区里有一些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侯雨彤常常上门为他们看病,取药送药。有一位90多岁的刘奶奶,因为肌肉萎缩常年卧病在床,儿女都已过世,只有一个保姆在照顾。侯雨彤几乎天天都会去看望老人,为她送药、量血压、活动按摩身体、并陪老人聊天。有时侯赶上工作忙,去不了老人家里,侯雨彤就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老人也把侯雨彤当亲孙女,一看到她来了,已经不能说话的老人就冲她直乐。后来,侯雨彤到了医保中心上班,她依然每周坐车去看望刘奶奶,一直坚持照顾了4年多。可老人过世时,侯雨彤却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和记者说起这事儿,侯雨彤眼里噙着泪花。
除了捐助外,侯雨彤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志愿者经常赴山东、河北等地,帮助患有孤独症的儿童。为此,侯雨彤自学了心理学等课程,以便更好地和孩子沟通,帮助他们打开心扉。她还做过一个叫“成长心连心”的项目,帮助问题少年与家长沟通。每当看到孤独症儿童变得开朗,问题少年和家长有了真诚的交流,侯雨彤都感觉特别满足。
这就是侯雨彤,了解她的人都这样说:侯雨彤虽然普通,但不平凡。她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耀眼的光环,却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