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三不”中,“不敢”是纪律、法治、威慑,是“不能”与“不想”的前提与基础。如何以严格的执纪执法增强制度刚性,让党员干部从害怕被查处的“不敢”走向敬畏党纪国法的“不敢”?驻银保监会纪检监察组的积极探索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雷霆手段“敲虎震山”——
深化金融领域反腐败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提出的明确要求。
由于历史原因和行业特性,金融系统腐败有着这样一些特点:涉案金额大、专业性强、风险外溢性强,腐败问题存量大、历史欠账较多。“十八大前经常有人跟我开玩笑,说纪委同志,啥时候找我谈谈话啊”,驻会纪检监察组一位同志回忆。监督对象略带戏谑的口气却揭示出:如果纪律不带电长牙,纪委的权威性无从谈起,一些党员干部对党纪国法也会缺乏敬畏之心。
必须严肃纪律,露头就打,深挖细查。“我们称之为敲虎震山。”驻银保监会纪检监察组副组长李艳茹说,“必须要严查几只大虎,才能彰显决心、力度、能力,才能在金融系统打开反腐局面”。党的十九大以来,作案手法隐蔽复杂的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总裁助理桑自国被“双开”;深耕上海数十年的“坐地虎”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原行长顾国明落马;原内蒙古银监局党委书记及多名班子成员被查,窝案被连根拔起……一批监管人员与非法利益集团“猫鼠一家”腐败典型案件被坚决查处,狠狠打击了一些自命为“金融专家”的腐败分子利用复杂手段作案的嚣张气焰,迅速形成金融领域反腐败的高压态势。
数字体现力度。2019年,驻会纪检监察组审查调查力度加大,留置22人;银保监会系统处置问题线索1335件,同比增长70.7%,立案178件,同比增长48.3%,其中驻会纪检监察组立案数超过了十八大期间原银监会、原保监会纪检组立案数的总和!惩治这一手须臾不可放松,审查调查是最有力、最严格的监督。经过3年的探索实践,驻会纪检监察组的同志们对此坚信不疑。
小事小节绝不手软——
就在以雷霆之势打“虎”之时,一件“小事”,却引发了驻会纪检监察组对于“不敢”新的思考。
2019年7月,曾任原江苏保监局局长的亓新政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后,驻银保监会纪检监察组主要负责人专门前往江苏局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并特意跟班子成员作了提醒谈话。万万没想到,不久后却接到举报,该局3名副局级干部在警示教育开展过程中竟仍然在收受购物卡。原来的“一把手”被查,震慑效应不可谓不大,为什么还不知止、敢伸手?通过分析,原因主要出于惯性思维,认为收点礼品、卡券比起贪污受贿来,算不得什么大事。
破法必先破纪。从好同志到阶下囚,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小节到大错的过程,同时也是对纪律规矩逐渐失去敬畏的过程。驻会纪检监察组认为此案属于不收敛、不收手的典型案例,必须严肃处理、以儆效尤。由此,驻会纪检监察组的同志们也领悟到,“不敢”不仅是以严查案件实现违法犯罪的“不敢”,还是加强日常监督将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实现“伸手必被捉”的“不敢”。
还有一件“小事”。新到任后不久,驻会纪检监察组组长收到一个信封,里面竟然是某银行机构送的4张每张价值168元的水果卡。“嗬!送礼竟然送到纪检监察组组长这里来了,其他相关部门可能也少不了。”驻会纪检监察组随即召开相关会议、提出要求,让收到水果卡的同志主动上交,并对送礼的机构负责人进行约谈。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起“双通报”制度,对送礼、收礼者都要严肃处理。
“小事”不小,给人以警醒与感悟。“168块钱的水果卡不能收,那168块以上的东西就更不行。这里面其实传递的是一种信号,那就是和监管对象要零物质往来。”银保监会大型银行部副主任黄晋波告诉记者。而驻会纪检监察组也从中体会到,“不敢”不仅是不敢收受的“不敢”,还应该实现送的“不敢”,这样才能真正斩断围猎链条。
破除“自认为”、做到没想到——
2019年5月22日下午,纪检监察组以东方公司下属东方邦信投融资部副总监赵晋宁案查处为契机,在东方公司召开警示教育会。经过激烈思想斗争,5月27日20时许,东方公司下属子公司一名总经理助理选择了主动投案自首。这正是震慑效应在金融系统荡起涟漪的一个体现。
经过近年来持续保持高压态势,驻会纪检监察组对自认为隐蔽复杂的作案手法给予专业一击;将自认为势力深植的“坐地虎”连根拔起;对自认为可以规避查处的灰色地带、潜规则问题严肃纠正;对自认为无关痛痒的小事小节紧抓不放。于是,不敢的震慑效应逐步显现,有人主动自首交代问题、上交赃款赃物,有人收到购物卡主动上交,全系统逐渐形成主动向组织报告与监管对象进行非公务交往的氛围与习惯。
这其中,既有害怕被查处的畏惧心理,也有慢慢形成遵规守纪的行为自觉,还有逐渐养成对党纪国法的尊重与价值观的认可。这种“不敢”也就包含了“不能”与“不想”的意味。(转载自《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记者 黄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