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网信办最新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可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的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和社交沟通的重要方式,无论在何时何地,网民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分享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意见,极大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近年来,各大网络平台自媒体数量发展迅猛,并逐渐衍生出这样一种野蛮生长的商业逻辑:谁能创造热点话题吸引流量,谁就能拥有粉丝;谁的粉丝多,谁就在网络上能获取更多的利益。由于巨大的利益推动,自媒体、营销号发布的信息内容鱼龙混杂,为了博眼球,很多自媒体肆无忌惮地发布视频或信息,丝毫不顾及大众的心理承受能力,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网络暴力尤为突出。
最近几件因网络暴力导致涉事当事人自杀事件,说明网络暴力的肆意横行已经严重挑战到司法权威,危害到法治社会的构建。网络暴力是“一把杀人的刀”,是网络空间的“一颗毒瘤”,惩治“网络暴力”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为此,6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三部门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为依法惩治网络暴力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操作指南,再次重申“网络并非法外之地,网暴也要被判刑”, 对煽动网络暴力侮辱诽谤、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彰显了对网络暴力零容忍的鲜明态度。
其实,近年来,从出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到开展“清朗”“净网”等专项行动来看,国家网信管理部门已经开始关注到,引起网络暴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自媒体无序发展以及平台经营者未尽到管理义务。今年3月初,国家网信办开展“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以来,取得丰硕成果。从各地网信部门和重点网站平台陆续发布的公告来看,表达了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的信心和决心。
此次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要依法整治借网络暴力事件实施的恶意营销炒作行为。对于以蹭炒热度、推广引流等目的,对于所发现的网络暴力信息不依法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的平台,经监管部门提出整改要求后,仍不整改的,造成严重后果的,应以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定罪处罚。这一规定既对网络服务平台提出了具体的监管责任,也对自媒体营销号的违法违规行为做了定性。
征求意见稿还特别强调:要重点打击恶意发起者、组织者、推波助澜者以及屡教不改者,对这类自媒体应当依法严肃追究,切实矫正“法不责众”错误倾向。对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应当体现从严惩治精神,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公平正义。
征求意见稿以列举方式指出:五类网络暴力情形应从重处罚;五类网络诽谤、侮辱行为属于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情形。这就为网络自媒体在发布网络信息时划清了“红线”。从而让那些“键盘侠”们从思想上认清自己在网络虚拟世界中肆无忌惮地大声吐出那些冷漠、歹毒甚至煽动性的言论而不用担心后果的时代不可能再继续下去了,每一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造成的现实危害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希望相关监管部门以此次征求意见稿为契机,重拳整治一些自媒体造谣传谣、恶意炒作、违规营利,尤其是网络暴力等突出问题。在“猛药去疴”基础上,着眼长远、立足长效,探索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努力铲除自媒体乱象滋生土壤,还广大人民群众一个清朗的网络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