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基层难留“人才”、许多基层干部频频发出“异地调动”申请回城或者到机关部门工作的现象十分普遍。诚然,“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留”,“趋利避害”、谋求高位、争取好的工作环境条件是一个人的本能,亦是无可厚非。但倘若我们的公职干部只是一门心思想着怎么向党和国家政府提要求、谈条件,而不是将工作精力放在怎样服务群众、争创实绩上,在工作中挑三拣四、攀来比去,生怕自己比别人多吃一点亏、少沾一分利,整天忙于上蹿下跳、钻营斗争,这种现象尤其对于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是十分要不得的。
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听党的指挥,服从党的命令”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在入党申请时在党旗下做出的庄严承诺,共产党员,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永葆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是我们的入党初心和光荣使命,党员,就意味着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就意味着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就意味着奉献担当、奋斗尽责。唯有党员干部身先垂范,发扬好“螺丝钉”精神,甘于吃亏,才能感染人、团结人、带领人,才能得到群众和同志的拥护爱戴,像“吃亏书记”李连成一样,干大事、干成事。
还记得革命老英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张富清同志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为党国和人民奋斗奉献的一生。老英雄战争年代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退役专业后,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和荣耀,“生活苦、条件差,共产党员不去要谁去!”“我死都不怕,还怕苦吗”,始终保持一个革命战士艰苦奋斗、英勇奉献的精神,几十年深藏功与名,主动到最贫困艰苦的地区发挥自己的余热。“我是共产党员,哪里有困难,哪里条件艰苦,我就去哪里”,“党把我培养成一个革命军人、一个国家干部,我就要努力为党、为人民做点事……”字里行间、言里行中,体现出了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爱国传统和革命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光大,正是有着无数个像“张富清”这样的一代代奋斗者、奉献者,才有我们今天如此美好的幸福生活,才会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取得一个个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
“伟大出自平凡 平凡造就伟大。”牢记共产党人的赤子初心应该是每个党员干部的基本遵循,比起老一辈革命先驱的流血奉献,我们今天吃点亏又算得了什么。正因为基层条件差、生活苦,才更需要我们党员干部率先扎根基层,投身建设,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勤劳智慧和奋斗奉献,去为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去奋力拼搏。
“听党的话,跟党走,党指到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是一种信仰,一种坚守,一种使命。“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无论现在怎样宣扬一种公平与人权,奉献与牺牲仍旧是党员干部党性光辉的体现,越是在利益与困难面前,越要体现出一名党员的示范、担当。而现实中存在的个别党员携功邀利甚至乱言惑众,忘记了最初的誓言与初心,在基层工作三心二意,不将精力放在如何开展工作、造福群众上,而是一心想着早日脱离“苦海”,辛苦钻营,将异地调动当做达到“人生巅峰”的“跳板”,这就是对自己信仰的偏离!党员,就是一种荣耀、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党员就是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觉悟,就是要有“功成不必有我”的淡薄坚守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奋斗担当,推功揽过、甘为人梯,始终成为党国和人民时时靠得住、信得过、站得稳的“擎旗人”、“勤务兵”!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推崇每一个奉献者,人民群众也会始终感恩铭记每一个“贴心人”,共和国的史册亦将刊载那些赤胆忠心、一心为民的各行各业的先锋榜样,并将其精神一代代接续传承、发扬光大。心中有信仰,脚下就有力量,“以公灭私,民其允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光明磊落、坦荡无私,既是共产党人的光辉品格,亦是我们应该锤炼的品质修养。如果谁都希望到条件好、福利好、任务轻的地区和岗位工作,那我们的共产主义事业又将由何人来完成?最是艰苦的地方,就应该最先显现共产党人的身影!砥砺初心、牢记使命,但求耕耘、不问收获,以大我情怀引领小我进取,这是每个党员最神圣的使命与荣光,只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