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案件关乎大民生。槐荫法院每年办理的一万多起案件中,“小案”占据相当比例,但每一件小案背后都可能关涉一个人的命运、一家人的幸福,对当事人来说是百分之百的大事。槐荫法院立足审判职能,牢固树立“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理念,将“互联网+马锡五审判方式”融入每一起案件中,用心用情推动案结事了人和,努力以个案公正汇聚起司法公正的磅礴力量。
一 案情简介
张甲生前未婚、无子女,因患疾病需要人照顾。自2016年起,其所在社区委托王某上门为张甲提供家护服务。在王某提供家护服务的几年期间,张甲与王某一家人相处较好,因王某装修房屋,张甲向王某转账15万元。后张甲因意外去世,张甲的哥哥张乙整理其遗产时发现该笔转账找到王某,王某称同意返还,但需要筹措资金。张乙便要求王某向其本人出具借条,王某称该款项是张甲执意赠与给其的,之所以同意偿还是因为张甲生前与其感情较深,王某也不想贪图张甲的钱款,但张乙要求向其出具借条写明系借款,王某认为与事实不符,故拒绝出具,因此双方产生纠纷。
二 开展化解
2023年1月,张乙作为张甲的继承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王某返还15万元及利息。本院向王某送达应诉手续后,王某说,其与张甲在护理期间产生深厚感情,并非不想返还该款项,但是系自愿返还,并非必须返还,现在被起诉到法院,内心无法接受。因为案件送达期间恰逢过年期间,本院便联系张乙,劝说其趁过年期间与王某缓和一下关系,便于双方调解,但张乙拒绝与王某沟通,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在庭审中,张乙情绪十分激动坚持称王某欺骗张甲钱款,王某情绪低落,未做过多陈述。庭后王某向法院来电称,张甲生前与王某一家人都相处的很好,就像一家人一样,当时张乙也十分感谢王某对张甲的照顾,后来因为知道张甲向王某转款15万元,就转变了态度。因张甲说让王某给他养老,所以将款项赠与王某,王某并非不同意返还,只是张乙的态度让人无法接受,其庭审中不愿多说也是因为考虑都是张甲的家人,不想过多提及。经过多次调解双方态度僵持不下。本院依法作出判决,判决王某向张乙返还15万元及利息。
判决生效后,王某来电称其同意履行判决,但其也为张甲花费过很多款项,能否在履行判决中扣除该费用。法官考虑到虽然本案已经结案,但双方的矛盾和积怨还是存在,便尝试在履行判决阶段化解双方的矛盾。法官打通张乙电话,告诉张乙王某的意见,劝说张乙:诉讼是理性的解决问题,并非双方互相置气,张甲的去世确实给张乙造成了一定的打击,但是王某对张甲的照顾也是尽职尽责,张甲对王某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和依赖,对未婚未育且身患残疾的张甲来说,心理上得到了慰藉。作为张甲的家人应该对此感到欣慰。张乙说,王某确实非常敬业,对张甲也是照顾有加,作为家人其之前也一直十分感激王某。但是张甲去世后,王某没有主动提出该15万元,也不同意出具借条,其就对王某改变了看法。张甲生前与王某都为对方买过东西,并非王某一人花费,不同意扣除。经过耐心劝说,张乙最终同意让免利息部分,只要求王某返还15万元,王某也欣然接受。另外,张乙给了王某两个月筹措资金的时间,到期后,双方相约到法庭过付了款项,张乙向王某出具了收条。双方放下芥蒂,握手言和。至此,双方矛盾实际得到化解。
三 经验总结
如今,国家对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参保人爱护、关怀,给予患病人员关爱,委托护工对老人护理,作为家人更应该做到多陪伴照顾老人,让老人安度晚年。家人陪伴的缺失容易让老人与他人之间产生信任、感情,进而发生经济往来。本案中护工尽心尽力照顾老人,使老人心理上得到慰藉,作为家人也感到欣慰,双方虽产生误解,但能够感受到双方均对去世老人感情深厚。所以承办人在多个诉讼阶段组织调解,即便判决后,仍未放弃化解双方矛盾,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从当事人心里化解纠纷,定分止争,这样也避免衍生出更多的案件,从而达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