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省安康市的最东边,有一个以“红军”命名的小镇,即旬阳县红军镇。走进红军镇,你会发现“红”是这里的主色调,这里的民俗喜“红”、民风尊“红”,红军雕像是这里的红色地标。
红军镇红军村的红军纪念馆内,一只牛皮缝制而成的箱子静静陈列在展柜中,箱口铁扣已经锈迹斑斑,背带接口处严重脱线,浑身布满划痕。正面居中的圆形白底上那依然鲜红的“十”字表明了它的用途——这是一只医药箱。它的主人,是一名叫高中宽的红25军战士。
1934年12月,红25军来到了这里,创建革命根据地,建立地方苏维埃政权。据当地群众回忆,在战斗间隙,红军就帮助群众砍柴、挑水、种地,宣传红军的主张,把从敌军那里缴获的粮食、油、盐等生活物资,拿出来接济困难群众。红军视百姓如亲人的真挚感情,让反动派散布的反革命谣言不攻自破。老百姓经常上山割龙须草,熬夜为红军打草鞋,平日里一旦发现敌情,都会设法在第一时间向红军传递消息。
当年的秦巴山区,缺医少药,老百姓生病了也看不了医生。自从红军来了这里,就有了红军队伍里的军医给百姓乡亲看病医病。出身中医世家的高中宽,精通医术,那年红军路过,解放了他的家乡,他便踊跃报名参加了红军。在红军镇,他常常是一边参与根据地的革命活动,一边救护伤员,还抽时间挎着医药箱义务为百姓治病。因医术高明,他被乡亲们尊称为“高医官”“得道神医”。不少百姓家里的年轻人通过他了解了红军,主动报名参加了红军。
当时村里有位刘大娘,70多岁,患有严重伤寒,曾一度生命垂危,高中宽来到她家,亲自守在床边护理了四天四夜。待老人症状好转后,他也是隔三差五就会去看望,医药箱就暂时留在了刘大娘家。据考证,当地有近200名群众接受过高中宽医治。
1935年7月,红25军北上陕北,二十多岁的高中宽作为革命经验丰富的“老”战士被组织安排留下。组建红74师时,高中宽担任特务队2班指导员。
那年的10月18日,红74师一部随中共陕南特委途经湖北郧西庙川乡郭家沟时,被敌军发现并追击。组织决定由特务队2班负责掩护。指导员高中宽和尚班长等14名战友迅速赶到九龙山的佛爷庙前,兵分三路阻击尾随而来的300余名敌人。
这是一场敌众我寡、敌攻我守的阻击战,每多坚持一分钟,就意味着大部队转移多一分安全。一时间炮声轰隆、杀声震天。高中宽和尚班长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掩护任务完成了,但高中宽和尚班长却被敌人用土炮击中,壮烈牺牲。
当地老百姓得知高指导员、尚班长牺牲的消息后,纷纷赶来为他们送行。安葬他们时,乡亲们痛哭失声,红军战士们持枪对着天空鸣放,清脆的枪声震响山谷。据村民曹有伸回忆,有一位红军战士对他们说:“红军还要回来,你们安葬了我们的同志,红军忘不了你们……”
红军队伍离开后,当地群众自发守护着高中宽和尚班长的墓地,一守,就是几十年。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红军的恩情,这个叫丰积乡的地方在1958年改名红军公社,1984年改称红军乡,2011年更名为红军镇。而高中宽那只为患病老乡带去过平安和健康的医药箱,也一直被百姓细心保管,直到上世纪80年代被红军纪念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