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这是一个集“高、边、远、穷、少”为一体的低收入村、空心村,403名村民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是低收入。第一书记鉴保江希望创造更多就业、创业机会,吸引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返乡,从而改变这个空心村的面貌。
“村里很少看到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也看不到小孩,七八十岁的老人还在地里干活。我这快50岁的,在这里都算年轻人。” 6月2日,鉴保江笑着对《工人日报》记者说。
这里是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下马岭村,一个集“高、边、远、穷、少”为一体的低收入村、空心村,403名村民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是低收入。作为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北京市委社工委、市民政局信访处三级调研员鉴保江2019年4月初来到了下马岭村。
经过调研,鉴保江发现,观念落后、安于现状、市场意识淡薄是下马岭村脱贫的最大阻碍。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成为改变这个空心村面貌的当务之急。
“苹果从没这么好卖过”
一年前,鉴保江刚到村里时,“真没想到北京的农村还有这么落后的地方”。
这里大部分人家烧煤,睡炕,屋里“灯也是黑的,墙也是黑的”。一天两顿饭,顿顿土豆炖白菜。
初来乍到的鉴保江琢磨:怎样才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卖苹果”成为这个第一书记的“第一把火”。
下马岭村主要支柱产业是苹果树种植,鉴保江提出要在苹果销售上做文章。“这儿的苹果好吃,但外面的人不知道,有时候卖不完只能烂掉。”他说,“我们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地边、路边销售,要走出去,才能打开更大的市场。”
下马岭村距离市区70多公里,为了让苹果走出村庄,鉴保江自己开车带着村里的苹果一趟趟往返在路上,联系帮扶单位、帮扶企业,走进果蔬批发市场,仅去年一个销售季,他就驾车跑了3万多公里。
在他的努力和带动下,2019年村集体的125亩苹果销售近30万元,比2018年增长了400%,同时带动村民个人苹果销量也提升了50%,村民们亲热地称他为“苹果书记”。
鉴保江记得,去年冬天卖完苹果,村里的一个老太太乐呵呵地对他说:“咱们村的苹果从没这么好卖过!”那一刻,他觉得,这趟扶贫之旅,值了!
对于苹果销售,鉴保江还有很多想法:给苹果做有机认证,打造精品创出品牌,特别是在网络销售上下功夫,可以做直播带货。描绘起苹果的明天,“苹果书记”信心满满。
这些想法无疑将带来更多工作机会,并吸引更多思路新、脑子活的年轻人返乡,把这一个个想法变为现实。
发展高端民宿吸引年轻人返乡
下马岭村依山傍水,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从村前静静流过。鉴保江琢磨着依托青山绿水发展高端民宿。
刚开始,村里人不愿干,他就一家家做工作。“最难做的就是人的工作,推动观念的转变最难。”鉴保江向记者感慨。
首先被说动的是老书记。6月2日下午4点多,鉴保江带着几位专家来到老书记家看房,他们来自一家专门改造高端民宿的公司。“他们觉得我们村靠着山,房子错落有致,很适合发展民宿。”鉴保江说。
鉴保江建议这群外来者在村里住一晚,看看这里的星空。“村里人少,天一黑,就格外安静。天气好的话,能看到满天的星星,很低,好像一伸手就可以够到,像童话里描绘的一样。”
不过,做民宿光靠老人肯定不行。“原来在村里干点农活或是公益性岗位,一个月只能挣1000~3000元,而到城里打工基本上能挣5000~6000元,所以年轻人在村里待不住。发展高端民宿需要年轻人,也一定能吸引很多年轻人回来。“鉴保江说。
“实打实”地做点什么
杜春宣是下马岭村的低保户,因为家里困难,去年在城里上大学的儿子在快餐店打小时工补贴学费,一年零零散散挣了3000多元,导致全家差点被取消低保待遇。鉴保江知道后,从下马岭专项帮扶基金里拿出5000元补贴了孩子的学费,既保住了他一家的低保,又解决了他儿子上学的困难。
作为一名从民生部门下来担任第一书记的干部,如何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这是鉴保江驻村以来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说到福利,村民们感触都很深。杜成财说:“我们村现在上至80岁的老人,下至上学的娃娃都有相关的福利,每个节日都有东西发,这些都是鉴书记来了后才有的,我们都叫他‘福利书记’。”
两年的驻村时间很短,他想“实打实”地多为村里做点什么。
2019年初,在得知市社团办出台了《关于社会组织参与精准脱贫工作指导意见》时,鉴保江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新的切入点。在市社团办的支持下,他先后联系了3个社会组织与村里签订为期两年的帮扶捐赠协议,他利用社会组织帮扶捐赠的100万元建立起专项帮扶基金,在下马岭村探索建立了以养老驿站、温馨家园为主的村级福利中心,确保所有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2019年12月,下马岭专项帮扶基金升级为北京市首家开放型帮扶基金会——京郊帮扶基金会,面向全市社会组织、全市农村地区,进一步加大对北京市农村地区的帮扶。
驻村工作一年多来,鉴保江为村里引入资金125万元,为困难家庭发放各种慰问金、慰问品17万余元,为130名低收入农户送去了羽绒服,使村民们暖在身上,更暖在心里。2019年,他被市委组织部、市农工委表彰为北京市优秀第一书记。(记者 蒋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