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参加工作的他,纯朴憨厚、平易近人,先后在政法系统、纪检监察系统工作了30多年,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是大家公认的模范。同事们都说,他有一股子“吃苦精神、工匠精神、‘钉子’精神”。
他从不炫耀,面对各种赞誉,总是那么的淡然:“我只是干了自己应该干的事,不值得一提。”
他睿智果敢,一腔热情,孜孜以求,以坚定的信念和无言的行动,书写着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公仆情怀和亲民本色。他就是浙江省武义县纪委正科级调研员宛俊杰:一头在纪检监察战线上只问耕耘,不求回报的“老黄牛”。2017年9月,他荣获中央纪委嘉奖。
艰苦奋斗的吃苦精神
“纪检监察干部干的就是得罪人的活儿,没有责任心,怎么干得成事!”这是宛俊杰常说的话。责任心,就是贯穿于宛俊杰职业生涯的成功之道。
“他是出了名的能吃苦、能抗压、敢担当。有一次他在办案点连续高强度工作一个多月,我们几个同单位的人去看望他,他仍然谈笑风生,精神振奋。那时候我就觉得,再大的压力也不可能将这个‘老黄牛’压垮。”曾与宛俊杰共事过的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朝华说,“执纪审查工作本身压力就大,为防止泄密,都是处在全封闭环境下的,十天半个月不能和家人接触是常有的事情。宛俊杰更是常常如此。”
“他坚持原则,坚守正义,不光自己能干事、敢担当,还带出了一支得力的执纪审查队伍。只要是在他手下工作几年,个个都能成为办案好手。”沈朝华坦言。
宛俊杰分管纪检监察信访工作时,面对社会转型期,当地信访举报多发、频发的局面,他用了足足两个月的时间,驻点信访问题突出的乡镇,白天蹲点调研,晚上梳理材料,提出了一套解决涉纪信访举报责任制的方案。而后,他又牵头建立了县纪委、乡镇(街道)纪(工)委、乡镇(街道)工作片、村级组织纪检信访四级责任制,把信访责任制的桩子打到了最基层。该制度实施后,得到省、市纪委的充分肯定,并迅速在全市推广。
前些年,为推动村务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宛俊杰跑遍了全县18个乡镇街道的大多数行政村,培训授课、现场指导、回访调研。宛俊杰说:“坐在办公室哪能听到老百姓最真实的声音?只有走进基层第一线才能掌握第一手信息,没有实地看过,心里不踏实啊。”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宛俊杰经常这样说:“纪检监察干部最需要‘工匠’精神,严谨细致必须是‘标配’,眼里要容不得半粒沙子。”
2006年底调任县纪委副书记之前,宛俊杰历任县法院副院长、检察院副检察长、政法委副书记。20多年在政法一线的磨练,使他有着一双“火眼金睛”。上报到他这里的纪检监察文书里的任何瑕疵,哪怕只是一个标点,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他对违纪问题的定性量纪有着非常精准的判断,对证据、逻辑等要素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和执着。因此,他对我们制作的纪检监察文书的要求也是非常严苛的。”一名县纪委的同事这样评价宛俊杰。
有一次,一封关于某街道土地征用违纪问题的调查报告送到了宛俊杰的案头。在仔细审阅后,宛俊杰发现报告中关于违纪定性所使用的3张土地审批表来源不明,但调查报告并未对此作出解释。宛俊杰二话不说,立刻将报告退回,要求重新补充调查。让调查人员没有想到的是,就这么一个“小问题”,导致这份调查报告被退回了5次。县纪委信访室主任徐德清回忆起这件事,感慨颇深:“这是我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认识到他对于执纪监督工作的严格要求。我们通过派相关责任人多次下乡补充调查,直到所有证明材料都补充到位、分毫不差,调查报告才得以通过。”
如今,“一案五退”的故事已经成了武义县新入职纪检监察干部必修的一课。
坚韧执着的“钉子”精神
“执着”“敢拼”“不服输”……在同事们的眼中,宛俊杰有一种不知疲倦的“钉子”精神,越是难办的案件,越是能激发他的昂扬斗志。
“分管执纪审查工作时,每逢查办案件,他必然亲赴现场,经常连续一个多月驻点指挥,与执纪人员同吃同住。哪里有疑难问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县纪委常委潘军宝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常常如此感慨。
有一次,县纪委在审查一名领导干部违纪问题时,审查对象拒不配合组织调查,案件调查一时陷入僵局。一位曾经参与执纪审查的同事回忆道:“当时,宛俊杰刚刚结束一起大案的处理工作,已经连续27天没回家了。”得知情况后,宛俊杰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召集参与办案的同志调整谈话方案。他认真分析案情,并亲自上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症下药,终于突破了审查对象的心理防线。
在纪检监察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宛俊杰说,自己从来没有后悔过,正如他在工作笔记上所书写的座右铭一般:“铁面执纪,无悔担当。”
“他是一个对工作很拼的人,在他身上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武义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王宽民说,“宛俊杰把个人荣誉看得很淡很淡。他担任县纪委副书记的这些年,一直把评优评先的机会让给同事、下属。就在县纪委研究推荐他为全省纪检监察先进工作者时,他还在婉言拒绝:“我做的这些工作实在是微不足道的。”
只问耕耘,不求回报,有功劳时不伸手,有苦劳时不计较,有疲劳时不抱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宛俊杰用行动书写着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忠诚与担当。